鳞翅目害虫的大杀器——核型多角病毒
2023/6/9 22:46:53 浏览:22次
 无论是甜菜夜蛾,斜纹夜蛾还是目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害虫草地贪夜蛾,都属于鳞翅目夜蛾科。夜蛾科害虫常用杀虫剂往往是有机磷类或菊酯类杀虫剂,但由于绿色,有机水果蔬菜的生产要求。以及农产品出口的限制。生物类型农药是更好的选择。

    核型多角病毒和苏云金芽孢杆菌,白僵菌一样,都属于微生物制剂,同时对单一靶标的鳞翅目害虫有很好的防控作用。
    核型多角病毒(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es),一类专性昆虫病毒,其加工制剂是病毒杀虫剂。核多角病毒并非新生事物,1949年首次发现后一直有相关研究,直到21世纪初才逐步实现商品化生产。

    性能核型多角体病毒呈十二面体、四角体、五角体、六角体等,直径0.5-15uM,包埋多个病毒粒子,由蛋白质组成,不溶于水、乙醇、乙醚、氯仿、苯、丙酮、1mol/l盐酸,溶于氢氧化钠、氢氧化钾、氨及硫酸的水溶液和乙酸。多在寄主的血、脂肪、氯管、皮肢等细胞的细胞核内发育,故称核型多角体病毒。常见的应用于害虫防治的核型多角病毒为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,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,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。

    我国的病毒制剂产量仅占农药生产总量的0.2%。

    发展

    第一个关于昆虫病毒病的记录文献是我国12世纪中叶的《农书》中有关于家蚕“高节”“脚肿”病的记载。这就是我国养蚕农民俗称“脓病”的核型多角体病毒病。

    以甜菜夜蛾核型多角病毒(SeNPV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)为例:

    1949年,Steinhaus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次分离出1株SeNPV,此后,世界各地陆续分离获得多株SeNPV野生株。我国也在1978年分离到SeNPV。2001年,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1株SeNPV,其多角体形态为圆形、四边形、五边形等,其平均大小为1.45 μm,病毒粒子呈杆状, 两端钝圆, 其大小为347 nm×117.5nm,病毒粒子为多粒包埋型,每个病毒粒子含有1~4个核衣壳。

    8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相关产品实用化生产的探索,但直到进入21世纪,我国才逐渐商业化核型多角体病毒。

 

技术支持:海南掌上通

首页

电话

微信

位置

栏目
海洋生物 有机营养 大量元素 中微量元素 生物制剂 有机菌肥 公司简介 新闻动态 联系方式 代理合作 微信客服
海口黎嘉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琼ICP备17002988号-1

主页

关注

发布

搜索

我的